
ID. Buzz 雖然是一款商用車/ MPV 乘用車 ,但它的外觀完全傳承 Volkswagen T1的經典外觀,誕生於1950年之後讓無數人痴迷,它的後代延續至今也有 7 代車款。而 ID. Buzz的誕生象徵 Volkswagen 開始打造出一款富有話題性的純電動車型!
.jpg)
ID. Buzz 整個輪廓與 T7 Multivan 相似,但各項細節反而採用 ID 家族的設計語彙但更為流線,ID. Buzz風阻係數為0.285、ID. Buzz Cargo的風阻係數0.29,從車頭望去其車頭宛如 T1 一樣採圓弧形處理,兩側的 LED MATRIX 矩陣式前大燈通過LED日行燈貫穿,並在中央有一個大大的廠徽,另外車身採用雙色設計也是延續自 T1 的設計。由於為了仿造 T1 的設計語彙、又必須通過安全撞擊法規,因此 Volkwagen 車身前半部也進行了強化,連帶的擋風玻璃面積加大、並且多出一隻輔助支撐結構,換來的便是視野寬廣效果。另外前保險桿大量的鏤空設計,同時深藏不少顆雷達感知器,也都是為了 I.Q Drive 輔助駕駛系統。
.jpg)
.jpg)
車側部分雖然也是方方正正,但車窗從前排向後尺寸逐漸縮小,形成了不同的視覺風格。而雙色車身藉由一條腰線貫穿,其第三排車窗後還有著令人印象深刻、延續自 T1 的三橫條裝飾。ID. Buzz 當然也具備左右兩個電動側滑門的設計,讓上下車變得更為便捷,值得一提的是 ID. Buzz 長寬高分別為4712mm X 1985mm X 1937mm,軸距為2988mm,其實尺碼不小!
.jpg)
.jpg)
相較於復古性十足的車頭,車尾則看上去更加現代,LED貫穿式尾燈很有層次感,而方正的線條也與弧形車頭形成強烈的反差,當然這是為了追求車內空間極大化所設計。而大型 Volkswagen 廠徽搭配「ID. Buzz」的字樣也相當醒目。後車窗的尺寸並不算大,而可以注意到其充電接口位於右後側,這是為了充電方便性所做了調整。
.jpg)
ID Buzz 除了最初的五座標準軸距車型外,未來還計劃在 2023 年推出七座長軸距車型;至於 ID. Buzz Cargo 則沒有長軸設定,為了載貨方便外觀區分成單滑門、雙滑門二種,同時也能選擇封閉式車體。
.jpg)
.jpg)
走進內裝則會發現 ID.Buzz 非常的 ID.家族,水平介面的中控台採層次分明的處理,出風口採用貫穿式的裝飾設計,搭配一些木紋飾板與車身同色飾版點綴,讓車內相對雅緻;至於 Cargo 版本則是將置物空間極大化,同時用料上也更為簡單。而 ID Buzz 的換檔位置則是改在方向機柱上,與其他設計在螢幕旁邊的 ID. 家族不同。
.jpg)
.jpg)
.jpg)
其他方向盤、5.3吋全液晶儀表和12吋懸浮式中控螢幕(標準設定 10 吋)等都與ID.家族其它車型一致,不過 Volkswagen 也表示藉由 ID.Buzz 的推出讓整套主機升級至3.0,實際操作體驗更加流暢。
至於 MPV 相當著重的置物空間部分 ID.Buzz 也沒有忘本,包括手套箱上方的開放儲物槽、隱藏在中控台下方的小抽屜空間,打開之後會有兩個大飲料架和置物空間,裡面裝有開瓶器和刮冰器,另外駕駛座與副駕駛座中間也有一個大型扶手可以使用。另外全車也提供多達 8 個 USB 端口和一個可選的感應式智慧型手機充電板。
最後就是 Volkwagen 所隱藏的小巧思,在車內不同裝飾了ID. Buzz圖案、甚至是笑臉,這些都是你要非常仔細看才看得到的!
.jpg)
.jpg)
.jpg)
.jpg)



與其他 ID 車型一樣,能藉由嵌入式 SIM 卡獲得 OTA(無線)功能,允許 Volkswagen 在開發時更新各種功能,而無需客戶將 ID Buzz 開回去保養廠更新。在其最頂級的規格中 ID.Buzz 採用了 30 多種不同的駕駛輔助系統,包括 Car2X本地交通預警系統、Travel Assist、高速公路自動換道功能、Front Assist、後方輔助停車煞車功能、MCB 二次碰撞預煞系統、Rear Assist 倒車攝影、主動式車道修正輔助、車道維持及偏移警示、RTA 後車橫向車流警示、緊急待援輔助系統與主動乘員防護等。
.jpg)
.jpg)
.jpg)
.jpg)
後排座椅以 60:40 的配置折疊,但無法拆卸以擴大行李箱容量,標準軸距車型的行李箱為 1121 升,在後靠背折疊後可擴展到 2205 升。不過因為電池組的關係行李箱底版並非完全平坦,但原廠也推出套件可以進行平整化的設定。
至於 Cargo 版本載貨區總容積為3.9立方米。最大負載長度、高度和寬度分別為2200mm、1250mm和1700mm。這使它能夠端對端地容納兩個托盤。隔板(可選帶窗戶)將客艙和貨物區域分開,還有緊固導軌和多達六個綁眼,以確保貨物安全。
.jpg)
動力系統部分,ID.Buzz 採用單馬達後輪驅動的形式提供,搭載77kWh(總容量82kWh)的鋰電池組,後輪驅動,電動馬達最大功率為201bhp、最大扭力為 310N·m、最高時速145km/h,只不過目前官方還沒有給出續航方面的數據,但在現場發佈會上原廠人員曾對英國媒體透露 WLTP 的數據為 400km 上下。
其他像是具備 168bhp/310Nm 輸出的後輪驅動單馬達設置、更強大具備 295bhp/460Nm 輸出的雙電動馬達四輪驅動GTX 性能版本將於 2023 年加入陣容。未來還計劃提供與 ID 3、ID 4 和 ID 5 相同的 52kWh 電池的標準軸距 ID Buzz,長軸距車型也將提供更大的 111kWh 電池組。
.jpg)
ID. Buzz 也具備Plug & Charge 技術,無需刷卡或者使用App經歷繁複的操作,你只需要直接插入充電槍,即可自動充電並進行相關費用結算,最快30分鐘即可從5%充電至80%。同時還可以雙向充電,比如可以將家裡的太陽能電池板多餘的電力儲存在ID. Buzz內,並且在晚上回饋給家庭,也就是類似 V2L 的功能。
.jpg)
最後 ID. Buzz 是以 MEB(Modularen Elektrik Baukasten)電動汽車平台所打造,在前麥花臣、後多連桿懸吊為基礎上配備 DCC(動態底盤控制)系統,具備主動阻尼設定和多達三種駕駛模式的選擇:Eco、Comfort 和 Sport。由於沒有前置電動馬達,因此轉彎半徑僅為 11m,比 Multivan 的轉彎半徑小 1m 以上。
現在發表的 ID.Buzz 為短軸乘用版與短軸Cargo 商用版,未來 2023 年則會進一步推出長軸乘用版、California 露營車版本等等,不過台灣市場由於整個福斯集團對於電動車的態度還抱持著觀望的角度,因此短時間內暫時還看不到這款傳承 70 多年前 T1 元素的純電 MPV 在台亮相了。
在最早 2001 年 Microbus Concept、2011 年 Bulli Concept、2016 年 Budd-E Concept、2017 年 ID. Buzz 四款概念車、21 年一共 7 位主席更替之後,Volkswagen 終於實現了 T2 現代化復興之路,而 ID.Buzz 能否重拾過往 T2 Microbus 的榮光,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囉!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