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追浜工廠生產的主力車型為小型車「Note」等。未來這些車型的生產工作將移轉到 Nissan 在福岡縣的子公司「日產汽車九州」的工廠中整合處理。至於追浜工廠的後續用途,Nissan 表示仍在研議中。不過,該地區的其他設施,例如綜合研究所、GRANDRIVE、碰撞測試設施以及追濱專用碼頭,都將繼續運營,不會發生任何變化。
追浜工廠自1961年啟用以來,曾生產「Bluebird」、「March」、「Cefiro」、「Primera」、「Bluebird」、「March」、「Tiida」、「Cube」等主力乘用車型,作為日產第一座專門生產乘用車的工廠投入運作。它在業界率先採用混合流水線(俗稱NIMS,即日產整合製造系統),該技術允許在同一生產線上同時生產多種車型。工廠也積極投資最新技術,並於1970年引進了汽車業首批焊接機器人。
近年來,它已成為世界領先的汽車生產工廠之一,不斷引進「模組化生產」等最新技術,與時俱進。廠內還設有每月可裝運8萬輛汽車的專用碼頭(栃木工廠生產的面向海外市場的車輛也從這裡出口)、綜合研究中心和測試場。2010年起,這裡開始生產電動車「LEAF」,並自2016年起生產主力小型車「Note」。
該工廠也肩負著將最新技術與Know-how推展至海外據點的「母廠」角色。年產能約為24萬輛,但近年在Nissan 整體營運不振的背景下,工廠稼動率偏低已成為一項課題。今年3月,追浜工廠已結束「LEAF」的生產,新一代車型將改由栃木縣工廠生產,目前僅生產 Note 小型車。
據 Nissan 說法,追浜工廠的生產部門約有2400名員工,這些員工將繼續工作至2027年度末,之後的安排會再進一步公布。此外,Nissan 也宣布位於神奈川縣平塚市的子公司「日產車體」旗下「湘南工廠」目前受託的車輛生產,預計將於明年度停止。目前,該工廠生產NV200 Vanette和AD兩款車型,NV200的後繼車型計劃於2027財年上市,詳情將於稍後公佈。而AD車型的外包生產將於2025年10月停止。隨著這一決定,Re:Nissan 對其在日本的汽車生產設施的整合已經完成。
儘管地方人士對於就業與地區經濟的衝擊表示憂慮,但日產強調,為了推動企業重建,關閉稼動率偏低的國內工廠是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日產社長伊萬・埃斯皮諾薩(Iván Espinosa)在記者會上表示:「這項決定對追浜工廠的員工來說無疑是極大的痛苦。這是我本人以及公司都深感為難的決策。但我們認為這是日產走出當前困境、重回成長軌道所必須邁出的步伐。未來在日本國內將不會再有更多的車輛生產據點遭到整併或關閉。」
不過在記者會上當日本媒體問及與「鴻海科技」共同使用追浜工廠的合作案是否曾被當作保留生產的選項時,伊萬・埃斯皮諾薩(Iván Espinosa)回應:「關於追浜工廠未來的活用方式,目前正與數個合作夥伴進行協商。由於涉及保密協定,細節無法透露,但目前並未進行任何合資企業或委託生產的談判。」
至於湘南工廠方面,日產的子公司「日產車體」則對車輛生產即將終止一事表示:「我們會一邊尋找持續生產的可能性,同時也將評估承接特裝車、生產服務零件等支援性業務,全力以赴確保員工的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