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洞中的Porsche車模

從1960年代開始,Porsche就開始在風洞中利用特殊的小比例模型來優化未來賽車和量產車的空氣動力學性能。傳奇車型Porsche 935/78就是展示這一過程發展很好的例子。

Porsche檔案館收藏了一系列特殊的車模,它們並非精緻的模型玩具擺件,而是嚴肅的研究物件。其中就有被稱為「白鯨」(Moby Dick)的Porsche 935/78賽車的1:5風洞模型。作為眾多模型之一,它清晰展現出Porsche在車輛研發過程中一絲不苟的專業態度。

早在1960年代代末,賽車部門的專家就會利用微縮車身,在車輛開發的早期階段獲取重要資訊,並將其納入後續流程,這有助於節省成本和時間。開發人員首先確定駕駛員、油箱和發動機位置等要點,然後繪製車身形狀,在幾週內就能製作出風洞模型。935/78的風洞模型由玻璃纖維製成,它重約6公斤,長96公分,寬38公分,高24公分。

比例越大,測量越精確

由於當時Porsche還沒有自己的風洞,賽車工程師兼空氣動力學家Norbert Singer帶領團隊來到斯圖加特大學,在這裡的模型風洞中測試了935/78的車身外形。在那個年代,這是測試機密專案的唯一方法。

img_1.jpg

為何選擇 1:5 的比例?

這是由風洞尺寸決定的。一般而言,模型比例越大,測量結果就越精確。不過相應地,這也需要尺寸更大的測試設施,方可為模型留出足夠空間,讓周圍氣流不會受到風洞外圍的影響。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便是跑車在雨中飛馳,車身激起水霧的情景。

在實際操作中,模型風洞的強大風機將產生速度高達每小時180至200公里的風,吹向測量臺上按比例縮小的「白鯨」模型。測量檯下設有特殊的風洞天平,車輪下的榫頭與該天平相連,這是一種能夠測量水平和垂直力的高度靈敏儀器,以便測定阻力係數(Cd值)和下壓力係數(Cl值)。測試重點還包括前後軸之間的空氣動力負載分佈。

由於「白鯨」實車在模型完成後不久便生產完畢,因此空氣動力學性能可以直接在賽車上測量。在利曼24小時耐力賽中,「白鯨」憑藉其低阻外形設計,在慕尚大直道(Mulsanne Straight)上達到了每小時366公里的驚人速度。然而,這座1:5的模型並沒有被拋棄,1979年,在研究人員構思進一步開發時,小「白鯨」再次上陣。此輪開發的焦點在於對車尾進行重新設計。

img_2.jpg

1980年代中期,Porsche開始在魏斯阿赫(Weissach)的自有模型風洞中測試1:4比例的模型。此外,Porsche還開發了全尺寸(1:1比例)風洞設施,完全類比真車的實際工況。

2015年啟用的全新氣動聲學風洞能夠提供更加精準的結果:原型車固定不動,車下的移動帶則會加速到每小時300公里的速度,以便真實模擬車輛下方的氣流,從而提供更準確的數據。時至今日,工程師仍會製作跑車和賽車的微縮模型,以此進行氣流研究,此外還會採用電腦類比作為輔助工具。

Bear

曾於2002~2004任職於Option改裝車訊編輯,之後轉戰汽車銷售十餘年,擔任總代理新車及超級跑車的銷售業務及公關企劃,藉由過去的工作經驗作貼切的報導,以協助讀者們購車前的參考,是在下的職責以及撰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