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級全能戰士,2026 Land Rover Defender OCTA Edition ONE

OCTA?可能許多人第一時間對其一頭霧水,但其實這個名稱是 Octahedron 的縮寫,在鑽石行業中代表著完美無瑕的天然八面體,簡單明暸的介紹這款車的特性:堅韌、珍稀與獨特的特質。不過 Range Rover 已經有了類似的產品:Range Rover Sport SV,同樣都是高性能與與越野能耐強化,那麼要如何做出差異呢?這些問題,我在試駕 Defender Octa 時又再次浮上心頭。

全面強化的外觀內裝設計
專屬細節處處皆是

PTS2000_FXT43417.jpg

OCTA 看似外觀與標準版無異,但其實全車有進行不少調整。從它的身姿就能一眼看出:車寬達 2065mm,比現行的 Defender 110 寬出 70mm;車高則剛好 2000mm,比標準車型高出 30mm。站在它面前氣勢驚人,身高 168cm 的我頓時像個小朋友一樣。

PTS2000_FXT43368.jpg

而加寬之後自然而然會將輪拱加寬,結合新式樣水箱護罩設計(內網採用方形架構而成)以及對應越野性能優化、重新設計的保險桿不僅能優化車輛接近角和離去角,同時可以強化氣流傳導。

PTS2000_FXT43345.jpg

車身採用的是 Faroe Green法羅群島綠車色並選配原廠消光防護膜,OCTA Edition One 更加入切削碳纖維飾件,在 Defender 引擎蓋字徽、車側通風孔周圍等處都有。

PTS2000_FXT43497.jpg

PTS2000_FXT43371.jpg

PTS2000_FXT43366.jpg

PTS2000_FXT43361.jpg

PTS2000_FXT43349.jpg

PTS2000_FXT43347.jpg

車尾遠看沒什麼變化,但後保險桿包含四出式主動排氣系統,石墨表面處理的鋁合金前下護板以及磷青銅表面處理外露式拖車勾也是一大特色。

PTS2000_FXT43359.jpg

PTS2000_FXT43358.jpg

PTS2000_FXT43351.jpg

PTS2000_FXT43355.jpg

當然 Defender 的設計沒有什麼好挑惕的,而 OCTA 顯然受到拉力越野文化的啟發,尤其22吋輪圈搭配 All Season四季胎,隨時都可以上戰場的姿態真的會讓人愛不釋手。

PTS2000_FXT43598.jpg

至於車內也是針對 OCTA 元素進行升級,但就與 Range Rover Sport SV 一樣,除了 Edition 1 專屬的「切割碳纖維」飾板、卡其色和檀木黑雙色對比搭配Ultrafabrics針織材質,新開發的半桶型「Body and Soul」座椅結合29支喇叭、1430W功率的Meridian Signature音響系統,除了能同步震動音樂節奏,還提供放鬆與提神的震動程式,將音樂中的低頻震動「灌進」你的背部。總結來說你看不到任何「性能化裝飾」。坐進車內依舊是 Defender 一貫的紮實氛圍。

gifmake_com_1757686283341_853.gif

Pivi Pro 主機內容大同小異,藉由可客製化的三區域主螢幕,只需按兩次即可訪問 90% 的功能,加入 3D 觸控反饋之後可以更快地控制想要的功能。Pivi Pro系統也提供 SOTA 線上更新功能,如此一來就可以在自己家進行升級的動作。

當然 OCTA 也讓 Pivo Pro 系統中也多了專用功能。僅需按下方向盤下緣的 OCTA 模式按鈕,長按則可開啟動態設定系統選單,駕駛可以根據自己的駕駛習慣更進一步的定義各項動態反應。

PTS2000_FXT43573.gif

PTS2000_FXT43560.jpg

PTS2000_FXT43559.jpg

PTS2000_FXT43557.jpg

PTS2000_FXT43564.jpg

PTS2000_FXT43567.jpg

PTS2000_FXT43609.jpg

PTS2000_FXT43610.jpg

PTS2000_FXT43613.jpg

PTS2000_FXT43614.jpg

PTS2000_FXT43616.jpg

PTS2000_FXT43619.jpg

PTS2000_FXT43625.jpg

PTS2000_FXT43624.jpg

PTS2000_FXT43554.jpg

PTS2000_FXT43552.jpg

PTS2000_FXT43550.jpg

當然剛剛前面所說,細看內裝會發現一些「黑鑽石」圖樣—也就是 OCTA 專屬的徽記,例如方向盤六點鐘方向的駕駛模式按鈕。而車艙依舊提供大量儲物空間,例如開放式中央鞍座與隱藏滑動托盤,副駕駛前方的切口甚至內建 USB-C。

PTS2000_FXT43433.jpg

PTS2000_FXT43533.jpg

與 SV 相同 V8 動力
專用調校底盤

PTS2000_FXT43373.jpg

前面提過,Defender OCTA 引擎與底盤都經過專屬強化,堪稱「史上最強」的版本。而 OCTA 同樣採用與 Range Rover SV 相同的 BMW 製 4.4 V8 雙渦輪增壓搭配 48V 輕油電系統。最大輸出為 635PS、最大扭矩為 750Nm,搭配 ZF 8速手自排變速箱可在 4 秒內完成 0-100km/h 加速。

4秒!你沒看錯,如果搜尋一下會發現它的加速已經站在許多跑車之列,能在超過 2.6 噸車重下達成這一點的,恐怕只有 Defender OCTA。

PTS2000_FXT43566.jpg

上路後我們直接前往宜蘭「秘境」探險,雖然這具源自 BMW V8 的表現沒有問題,動力輸出靈敏、線性,同時變速箱換檔策略幾乎隨時能對應需求,而主動排氣系統讓其深踩油門時,V8 渦輪引擎咆哮聲震耳欲聾;「Body & Soul Seat」技術更能隨著音樂律動而震動,讓駕駛全身都沉浸在聲音氛圍中,但我自己還是喜歡過去機械增加 V8 的高亢嘶吼聲就是了!

PTS2000_FXT42741.jpg

無論是市區巡航還是高速公路超車,特別是在 Dynamic 模式下,車身都會自動降低,進一步壓抑車身多餘的動態;另外升級過後的煞車系統(400mm Brembo 前煞車碟)則讓我嚇一跳,畢竟過去 Defender 的煞車都偏軟,OCTA 的煞車力道堅實不少,給人十足信心。

PTS2000_FXT43562.jpg

場景換到宜蘭山區,雖然 OCTA 既寬且重,但方向盤反應比標準 Defender 略快,但真正的差別來自新的「6D Dynamic Suspension」懸吊:取消了傳統防傾桿,改由液壓迴路連結四輪的電子控制阻尼器,能主動分配油壓,靈活控制車身俯仰與側傾。

PTS2000_FXT43199.jpg

特別在 Dynamic 模式下,車身抗俯仰與下沉的能力大幅改善,側傾一開始像熟悉的 Defender,但隨即被精準抑制,讓你可以放心的操駕這個「龐然大物」;至於 Comfort 模式下反而就回歸到熟悉的 Defender:步伐從容卻略顯笨重,但很多時候我反而覺得 OCTA 模式舒適性最好,加上隨傳隨到的扭力、優異的視野與輕鬆精準的轉向,一天的台北-宜蘭長途旅行下不會感受到疲勞。

PTS2000_FXT43038.jpg

PTS2000_FXT42952.jpg

OCTA 模式
滿足道路與越野的極端全能

PTS2000_FXT43297.jpg

最後我們終於到宜蘭的「秘境」,此時才是真的要來挑戰看看 OCTA 模式的實力,長按下方向盤底部的黑鑽石按鍵進入 Octa 模式,此時車身高度維持不變,但阻尼強度提升,四驅動力分配偏後(約 80%),同時防傾穩定系統關閉,牽引力、穩定控制與 ABS系統皆重新撰寫過。差點忘記講,它的最大涉水深度比基準車型再增加 100mm,達到 1000mm!

PTS2000_FXT43265.jpg

在連綿不斷的碎石路段上,OCTA 模式可以用稍快的速度往上爬,在蜿蜒的路段上只需要透過油門與修正方向盤,呈現出令人咋舌的靈活感,同時彎道上釋放俯仰方向的控制,讓懸吊更容易動作,讓抓地力得以維持住。坦白說這個場地對 Defender 來說算溫和,未能完全釋放這輛車的潛能,但它展現出的從容與實力,已經令人讚嘆不已。

PTS2000_FXT43488.jpg

PTS2000_FXT43484.jpg

PTS2000_FXT43482.jpg

證明「越野世家」的全能性
成為最強 4X4XFar

PTS2000_FXT43523.jpg

雖然這台車價值不菲,要我開去很艱深的越野地形我實在是不敢,但在宜蘭秘境的短暫體驗下就可以知曉 OCTA 的實力。

PTS2000_FXT43316.jpg

雖然在極度惡劣的越野路況下標準 Defender 都可以勝任,但對於 Land Rover 工程師而言,提升惡劣路況的高速表現一直是將 Defender「打磨」至完美的目標,最終工程師不僅將性能推向極限,更把「全方位路況制霸」的目標灌注到產品裡。最終 Defender OCTA 成功達到目標,不是越野偏科生、而是將全方位屬性以一種令人難以抗拒的魅力完成。

PTS2000_FXT43431.jpg

PTS2000_FXT43265.jpg

即便誇張的馬力、巨大的扭力,以及極致的越野能力多半派不上用場,但擁有之後可以跟朋友說「我的車是全能型戰士,不是只會出現在紙醉金迷的夜生活炫富場合」,難道這不就是值得炫耀的一件事嗎?

PTS2000_FXT43459.jpg

PTS2000_FXT43473.jpg

照片來自:Leo Lu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sTellStories.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