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賽車大獎賽引爆大鵬灣,中國車手朱戴維奪歷史首勝楊孟樵坐收亞軍

兩岸四地菁英車手群聚的華夏賽車大獎賽首站於臺灣大鵬灣國際賽車場開跑,經過17圈的激烈較勁,最終由中國年輕車手朱戴維奪下歷史首勝。

以中、港、臺、澳兩岸四地賽車協會為主體,各自推派選手參賽的房車統一規格賽華夏賽車大獎賽 (簡稱華夏盃) 8月15日至16日於臺灣唯一一座FIA Grade2等級賽車場大鵬灣國際賽車場正式鳴槍起跑。雖然16日國內好手楊孟樵力抗中國CTCC房車錦標賽的現役好手朱戴維與江騰一,奪下華夏盃歷史上的首個桿位。可惜決賽時的失誤,將冠軍拱手讓給年僅24歲的年輕車手朱戴維,讓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 (中汽聯) 抱走華夏盃歷史上的首座冠軍獎盃。

華夏盃的首座分站冠軍由中國車手朱戴維奪得,臺灣車手楊孟樵雖然屈居第2,仍為臺灣留住了一座獎盃。

原先預定於7月便要在廣東肇慶GIC廣東國際賽車場開幕的華夏盃,因為諸多因素而推遲近1個月的時間,於是將開幕站移師臺灣屏東的PIC大鵬灣國際賽車場。對於征戰CTCC的中國車手,或者是於珠三角地區活躍的港澳車手而言,大鵬灣賽車場是一條從未接觸過的陌生賽道,同時還得承受位於臺灣南部海濱的溽暑,就臺灣本地車手來說,相對熟悉的賽道與氣候狀況,是手中握有的優勢。

選在大鵬灣作為開幕站,對於熟悉這條賽道的國內車手而言,是一項極大的優勢。

憑藉著對於賽道的熟悉度,臺灣好手楊孟樵在周五的第一階段自由練習便展現絕佳的速度,以2:04.631的單圈成績名列第一,雖然第二段自由練習的最快車手為朱戴維所搶下,但朱戴維2:04.994的單圈速度仍不及楊孟樵於星期五所寫下的最快單圈。而憑恃著對於賽道的熟悉度與賽車的適應能力,星期六中午的排位賽,楊孟樵一舉將單圈成績推近至2:03.963並奪下星期日決賽的起跑桿位,同時這也是華夏盃使用的北汽紳寶D70賽車於PIC所寫下的最快單圈紀錄。朱戴維則做出2:04.198的時間緊追在後,曾經代表中國於A1 GP出賽的江騰一則以2:05.198的時間名列第三,後方是來自香港的女子車手楊嘉怡。

楊孟樵不僅奪下了決賽起跑桿位,同時也以2:03.963的圈速寫下D70賽車在大鵬灣的最快單圈。

曾經參與過F2賽事的朱戴維適應力極快,即使面對陌生的賽車與賽道也能跑出僅次於楊孟樵的單圈時間。

星期日下午,華夏盃開幕賽正式在PIC大鵬灣國際賽車場起跑,紅燈熄滅後,楊孟樵順利帶開保住領先位置,後方的朱戴維則是發生些許失誤而遭受隊友江騰一所超越。而受到賽車電子系統故障影響,無法在排位賽做出有效成績只能由最後一位起跑的臺灣車手江榕豪,則是一路向前追趕,一圈之後已經名列第11位。但由於賽車性能相同、車手實力相近的緣故,除了領先集團之外,後方的車手纏鬥相當劇烈、數度出現近身肉搏甚至是意外擦碰。

決賽起跑楊孟樵順利帶開,守住了領先位置。

由於賽車皆完全相同的關係,只要車手實力相近,就會有許多近身肉搏的畫面出現。

也因為事故的關係,為了移除停留在賽道上的事故車輛,比賽開始後不久場上便出示黃旗,並且出動Safety Car值勤,讓拖吊車得以安全進場排除事故。將事故車移往安全處後比賽重新開始,原本領先的楊孟樵在重新起跑時卻發生失誤,在2號彎後輪打滑而使得內側大開,後方的江騰一與朱戴維見機不可失,便乘隙而入奪走楊孟樵的領先位置,甚至後方的香港車手盧思豪也向前挺進。

比賽開始後不久便因為事故而迫使Safety Car出勤,也讓比賽有了更多變數。

重新起跑時,由於胎溫控管失誤,讓楊孟樵的賽車於2號彎打滑外拋,一連損失了3個位置落居第4。

由於在Safety Car後方胎溫控管不當,而在重新起跑發生側滑失誤丟失領先位置的楊孟樵在落居第4之後便奮起直追,一圈後楊孟樵在5號彎超越香港車手盧思豪,重新回到頒獎台圈之中。而領先的江騰一則是不斷受到後方隊友朱戴維的追趕,在兩人的纏鬥下,楊孟樵也不斷拉近與朱戴維之間的距離。雖然位居領先位置,但江騰一從後視鏡上感受到不小的壓力。

雖然江騰一在重新起跑後取得領先,但楊孟樵逐步縮短與朱戴維之間的距離,兩人的纏鬥也讓江騰一備感壓力。

於是在比賽剩下6圈時,朱戴維終於超越了隊友江騰一,站上了第1的位置。而自重新起跑的失誤中找回狀態的楊孟樵,也緊接著在最後一彎超越江騰一,回到第2名的位置。但朱戴維在超越江騰一後,便迅速建立領先優勢。比賽至後段,由於各車手的輪胎已近耗竭,也無力繼續採用激進的駕馭方式,而是維持自身位置以求完賽。

江騰一最後決定不力守朱戴維,讓朱戴維找到空檔得以超越,也奠定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的勝基。

經過17圈的比賽後,朱戴維在生日當天奪下華夏盃歷史上的首座分站冠軍獎盃,作為自己的24歲生日禮物,而地主車手楊孟樵則是以第2名完賽,雖然帶有遺憾,仍將一座獎盃留在了自己的家鄉,奪下第3的則是中國車手江騰一。積分圈中的第4至第10名則分別為盧思豪 (香港) 、謝森 (香港) 、陳旭 (中國) 、張梓安 (澳門) 、施世偉 (臺灣) 、吳健榮 (澳門) 與楊嘉怡 (香港) 。而第10名完賽的楊嘉怡同時也是女子車手組中的冠軍車手,奪下華夏盃首個巾幗盃分站冠軍。

朱戴維超越江騰一後便迅速拉開距離,讓華夏盃的歷史上首個冠軍獎盃成為自己的生日禮物。

獲得巾幗盃冠軍的香港女車手楊嘉怡 (左1) ,與分別奪下臺灣站前3名的朱戴維 (右2) 、楊孟樵 (左2) 與江騰一 (右1) ,為華夏盃寫下歷史性的一刻。

結束於臺灣PIC大鵬灣國際賽場的比賽後,華夏盃的賽車將會全數運回負責華夏盃後勤的廣東GIC廣東國際賽車場,進行賽車的全面檢修與保養維護。接著,華夏盃賽事將會於9月20日至9月21日移師GIC廣東國際賽車場,進行本賽季第2站的比賽。來到中國CTCC與港澳車手熟悉的GIC廣東國際賽車場,長年在臺灣本地比賽的臺灣車手將會面對與這次中國、香港與澳門車手來到臺灣相同的挑戰,在陌生的賽道中如何適應賽道的佈局與賽車的特性,會是臺灣車手前往廣東所必須面臨的考驗。

車手實力相近的狀況下,使用相同賽車的統一規格賽擦碰是尋常的事,帶著傷痕完賽也相當常見。

結束臺灣站後華夏盃下一站將前往GIC廣東國際賽車場,臺灣車手將面臨陌生賽道的挑戰。

文=陳奕宏 攝影=陳奕宏、華夏盃協力

陳奕宏

伴著嘶吼呼嘯而過的身影,點燃了對動力的熱情,熱愛賽車也喜歡汽車,因此先後於U-CAR汽車網站以及J-Fly Racing捷飛國際分別擔任汽車網站記者與賽車部主任等職。繞了一圈後,再度回到汽車媒體產業,現於CarStuff人車事汽車網站,以編輯的身分同時擁抱心頭的兩大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