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著重車內乘員保護測試
第二版增加道路使用者保護測試
為持續提升車輛安全標準、提供消費者更透明、客觀的車輛安全資訊並回應消費者對行車安全的期待,交通部於113年5月29日公布「交通部臺灣新車安全評等規章第二版」,新版規章除參考國際最具代表性的歐洲Euro NCAP主、被動安全試驗與評價之更嚴苛標準以提升整體安全性能外,亦更強化納入與臺灣交通環境相關的2項在地化評等項目,分別為因應電動車的普及性,新增電動車碰撞後之觸電保護評等,以及考量較高的汽機車間事故案件率,新增盲點輔助系統等,期TNCAP能更貼近國人的用路環境與事故樣態及民眾安全需求。
第二版除了新增針對弱勢道路使用者(機車或腳踏車)AEB自動緊急煞車與盲點偵測的兩大ADAS測試項目之外,還特別增加電動車撞擊過後是否會漏電的測試,不過這項測試不會列入星等評級,而是會另外頒發合格標章。此外,現在評級標準則是變高了,尤其是安全輔助方面,過去50%就能拿五星,現在大幅提高到70%了!這代表以前能拿五星的車款,若以第二版測試,很可能會少一顆星以上。
本次見證活動展現交通部對用路者生命安全的重視,也回應社會對弱勢族群交通安全的高度關切,同時向社會大眾宣達「碰撞事故預防」的重要性。以TNCAP更嚴苛的第二版試驗標準來衡量受驗車輛的主動安全防護性能,驗證該車輛安全系統於事故發生前提供駕駛者警示訊息以及減緩或避免碰撞的能力,本次見證活動展示兩項國內常見的道路交通事故情境試驗,分別為:
1.緊急煞車輔助系統(自行車情境試驗):模擬車輛行進間突遇自行車騎士穿越道路的情境,評估該系統能否主動偵測並提供輔助煞車功能,期能避免碰撞風險或減輕碰撞傷害。
2.盲點輔助系統(BSD)試驗:模擬機車行駛至受驗車輛側方時,系統偵測機車並提供駕駛警示提醒,期能降低車輛變換車道時的側方碰撞風險。


為求客觀,測試過程僅有在無颳風、無下雨的晴朗天候才會進行,並且受測車輛一律架上自動駕駛機器人搭配高精度衛星定位儀來進行測試。其中,盲點偵測部分會加上攝影鏡頭錄影警告燈號是否亮起,而測試過程由自動駕駛機器人自動配合模擬狀況的機車等距行駛,在同樣的相對距離對所有受測車進行測試。
交通部進一步說明,藉由TNCAP評等制度的推動與第二版試驗展示,與外界共同見證交通部推動臺灣新車安全評等制度的成果,提供社會大眾對於主動安全科技的理解及傳遞正確的安全駕駛觀念。TNCAP不僅是揭露車輛安全重要資訊之制度,更是推動產業創新與技術精進的驅動力,期望帶動我國整體車輛產業朝「更安全、更智慧、更在地化」的方向發展,讓臺灣站在國際車輛安全的舞台上。
未來TNCAP將持續精進制度內容,與國際NCAP組織交流合作,推動全民重視車輛安全,最終達成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與傷亡率,並與世界各國以零死亡願景(Vision Zero),共同努力朝聯合國全球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減少50%的目標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