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汽車市場雖仍有政府舊換新貨物稅補助政策,但在年金改革、中美貿易戰與台股震盪下,使總市場登錄台數43.5萬台,較前年略為下滑。在總市場下滑、進口車市暢旺、豪華品牌強勢環伺下,和泰汽車依舊交出亮眼銷售成績單,TOYOTA與LEXUS兩品牌全年登錄台數為12萬765輛,蟬聯17年台灣車市銷售冠軍,其中總成績銷量前五名當中,TOYOTA包辦了四款車型(ALTIS、RAV4、SIENTA及YARIS),LEXUS也以登錄17,806台再創市場新高,成為豪華車品牌的銷售亞軍,而HINO大型商用車的販賣成績也達成市場9連霸!
展望2019年,因為全球經濟成長率下修,中美貿易戰持續延燒,英國脫歐也充滿不確定性;大陸經濟與汽車市場皆呈現衰退態勢;台灣出口成長趨緩,經濟預測並不樂觀,在此景氣緩步下行的走勢,恐影響車市動能,預估總市場規模為42.5萬台,比起去年低了1萬台。但由於今年 Toyota 部分有 RAV4 與 Corolla Altis 二大戰鬥力極強的車款,加上 Lexus 旗下車款如 RX、NX 與 UX 銷售量依舊暢旺來看,今年小型車販賣目標設定為13.1萬台,其中TOYOTA 11萬台,LEXUS 2.1萬台,市佔率30.8%。
TOYOTA 2019 新車導入計畫:上半年 Prius、RAV4、Corolla Altis,下半年 Hilux 與 Supra


Prius 部分將於 2/19發表,小改款 Prius 主要在車頭與車尾進行燈具上的改良,尤其是 Bi-Beam LED 大燈組終於變得比較「正常」的 L 造型了,搭配略作修正的保險桿霧燈座設計,而這次日規與美規設定上,大燈組都維持一致,因此反光片等都沒有拿掉。至於車尾部分原本的「淚腺」燈組被取消,僅留下一道折線,而 LED 燈條則會往行李尾門上延伸變成造型更加複雜的Z字形尾燈,整個造型比較類似 PHV 的設計


內裝部分則會在原先中央鞍座的塑料材質上進行升級,現款車型搭配的白色塑膠其實相當廉價,還被批評類似「馬桶」的設計。因此小改款也會將其改成特別式樣車 S 「Safety Plus Two Tone」 的內裝佈局,使其視覺效果更顯高檔。不過高階車型出現的直立式樣 11.6 吋螢幕目前看起來並不會出現在台灣規格當中。

主被動安全系統 Toyota Safety Sense 當然是標準配備,以單眼相機+毫米波雷達配置為基礎,針對檢測物體部分進行擴大,比方說「PCS」自動煞車功能的升級,可以辨識車輛(10km/h-180km/h)與行人(10km/h-80km/h),不過夜間行人與腳踏車部分暫時還看不到。其他像是 LDA 車道偏離警示系統、ACC 主動式車距維持系統與AHB 智慧型遠光燈自動切換系統等預料都會維持現行的設定。

在動力技術總成 Prius 維持 1.8 2ZR-FXE引擎結合兩個電動馬達相搭配,但海外版本將不會導入鋰電池組;汽油引擎最高出力為98ps/5,200rpm、最大扭力 14.5kgm/3,600rpm;電動馬達1NM 最高出力72ps、最大扭力16.6kgm;電動馬達1MM 最高出力 7.2ps、最大扭力5.6kgm,搭配 ECVT 無段變速系統。

現行 Prius 是首款 TNGA 平台世代的車款,在市場上獲得不少矚目,但過於前衛的造型也影響了實際的銷售狀況,因此這次小改款就走的比較「大眾化」,讓市場接受度更高。

Corolla 的部分確定會採用 Prestige 造型設定,車身尺碼長4640mm、寬1780mm、高1435mm、軸距 2700mm,與前代車型相比車高降低了45mm,具備堅固、低重心和運動型車身姿態,比起現行車款更具動感,同時更寬的車體也讓操控性更上層樓。


內裝設計與 Auris 大量共用,採用電子式手煞車設計、座椅則是標準造型等,但高質感內裝鋪成,像是合成皮與軟塑膠的搭配面積增加等,這些是現行款 Corolla 比較缺乏的「質感」。配備上像是數位儀表板、HUD 抬頭顯示器、雙區域恆溫空調與 BSM 盲點偵測等應該都看得到,其他像是7吋 Drive+ 主機、6隻揚聲器音響、無線藍芽通訊系統、Smart Entry/Push Start 系統等也不會缺席,但實際配備編成還是要等最終公佈為主。

動力系統方面台規車型將採用 1.8 2ZR-FAE自然進氣引擎以及 1.8 HYBRID THS II 二種動力總成設定,前者可提供 140hp/6400rpm 最大馬力與 17.6kgm/4000rpm 的峰值扭力輸出,搭配 Super CVT-i 無段變速系統;後者則是與 Prius 共用的設定,預料汽油引擎最高出力為98ps/5,200rpm、最大扭力 14.5kgm/3,600rpm;電動馬達1NM 最高出力72ps、最大扭力16.6kgm;電動馬達1MM 最高出力 7.2ps、最大扭力5.6kgm,搭配 ECVT 無段變速系統。

RAV4 則是會在 3/4-3/5 進行發表的動作,基本上導入車型將會以 Limited/Hybrid 以及 Adventure 二種外觀造型為主,但無論是哪款車型,三車外觀上導入「Adventure&Refined」設計基調,沿用 FT-AC 的設計元素,全車塑料範圍面積上將會大大提高來營造出 Off-Road 氣息,而倒梯形大燈組結合八角形水箱罩的設計,現場看宛如縮小版的 4Runner、Tacuma 等北美向 SUV 車系。

內裝設計則導入水平風格的中控儀錶設計,材質選擇部分明顯進步許多,你手摸得到的地方都採用高質感軟質塑料與皮質包覆,而全新數位化儀表板提供更簡潔的資訊顯示;而 EBD 電子手煞車開關、動態模式選擇鈕與排檔桿等設計在中央鞍座上,人體工學更符合一般人的習慣。此外中央恆溫空調面板上的HVAC旋鈕經過重新設計以提高觸感。

動力系統部分,除了 2.0 Dynamic Force Engine M20A-FKS 引擎、最大馬力170ps/ 6,600rpm、最大扭力203Nm/4,400rpm 搭配 Direct Shift CVT 變速箱以外,還會再導入 2.5 A25A-FXS Dynamic Force Engine + 電動馬達所組成的 THS II 油電混合系統,二套系統都擁有 D4-S 直噴技術,提供更為節能的油耗表現,而全新的Direct-Shift 8 速手自排設定也是亮點

下半年部分,Toyota 則是準備了二道不太一樣的菜色給消費者,第一個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 Hilux 商用車。Hilux 大家可能都聽過在中東市場的豐功偉業,不過真正在路上能見度高的還是 Tacoma。這次Toyota 不導入 Tacoma 反而選擇 Hilux 主要還是販售地區的考量,畢竟 Tacoma 是北美專屬的車款,Hilux 則是歐洲、大洋洲、非洲與亞洲市場主力販售車款。

目前 Hilux 具備多種柴油動力設定,不過最有可能導入的還是熱效率達44% 、代號為 2GD-FTV 的 2.4 直列四缸渦輪增壓柴油引擎,最大馬力 150PS /3400rpm、最大扭力為 400Nm/1600-2000rpm,變速箱為六速自排。主要是因為因應更嚴苛的環保排污標準,目前 Toyota 旗下有過歐盟六期排污法規的僅有 2GD-FTV,因此台灣市場也將會以此動力為主。
最後一台 Supra 相信就不用多說,預計下半年導入的它動力總成除了 3.0 B58T 直列六缸 Turbo 引擎,動力輸出達到340ps/5000-6500rpm 與 500Nm/1600-4500rpm;另外一具 2.0 B48T 直列四缸 Turbo 引擎則很有可能會同時導入,不過目前官方完全沒有說法。

變速箱方面 2.0 直四 Turbo 低功率版本將會採用八速手自排系統,至於 2.0 直四 Turbo 高功率版本與 3.0 直六 Turbo 引擎則會換上由BMW提供、齒比更密的八速運動手自排系統,在運動模式下可以發揮出最大性能,但很可惜的目前沒有手排設定可以選擇。

最後一個「重量級」車款,就是 Toyota 全新世代的 Hiace (台灣名 Granvia)了。Toyota Hiace 車系一直是家喻戶曉的商用車型,現行車款為 2004 年問世的第五代。不過近幾年受到日本政府近安全碰撞法規提升的緣故,使得傳統日系商用車常見的 Cabover 1BOX 箱型車造型已經快無法符合其要求。
 此為歐規專屬 ProAce 示意圖。
此為歐規專屬 ProAce 示意圖。
先前傳出 Toyota 將在 2019 年春季推出全新世代 Hiace 並導入半截短車頭的設計,如今已經有原型車被日本網友拍攝到。而這台車型在台灣將稱之為 Granvia,並且採用進口模式導入。沒錯!Toyota 又將過去 Hiace Solemio 日規版本的名稱重新拿回來用,但販售據點上很奇妙的是選在 Hino 經銷據點。不過這麼一來也宣告 Toyota 繼 Innova 退出市場之後,將再度以 Granvia 名義重返市場。

LEXUS 2019 新車計畫:上半年以 UX、RC 小改款為主,下半年將導入一款新車,或為 RX 小改款/IS 大改款!
此外,和泰將持續深耕年輕族群、豐富品牌體驗,並強化集團價值鏈的力道,如:旗下和雲行動服務將擴大綠能租賃版圖,將導入iRent電動機車及PRIUS c油電車款;和潤企業也預計於第四季掛牌上市,再加上和泰產險及車美仕對母公司的挹注,和泰汽車十分自信可在2019年逆勢成長,持續創造更好的表現,回饋投資人的期待。
不僅如此,和泰汽車也將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持續回饋社會與環境。如:TOYOTA一車一樹減碳抗暖計畫,預計於2019年底累計種植30萬棵樹,並持續投入交通安全、捐血等公益專案,更於今年開始推動大學社會責任(USR),攜手大專院校學生一同回饋社會,串聯企業的資源與影響力,與年輕世代共創永續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