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強勁動實力的 5+2 常勝軍,2025 Skoda kodiaq 2.0 TSI 4X4

距離上次試駕第二世代 Kodiaq 已經是半年前的事情了。這台連續 6 年獲得銷售冠軍的 5+2 SUV,裡裡外外都展現了超越上世代的質感與體貼的一面,不過入門等級的 1.5 TSI e-TEC 車型對於時常滿載、常常去山上野營的客群來說可能會有點「力不從心」,此時性能更全面、同時搭載全時四輪驅動的 2.0 4X4 車型就更能滿足對動力有所要求的客戶了!

熟悉的 2.0 TSI 動力架構
強烈建議選配 DCC+

IMG_9599.jpg

雖然在 Skoda 產品編成當中,2.0 4X4 並不是老大哥,不過對於那些覺得 RS 車型動力太強、1.5 e-TEC 又不太夠的消費者來說,2.0 反倒是最適中的選擇。這具 2.0 TSI EA888 四缸渦輪引擎其實本體與上一代相同,具備最大輸出204 hp/4500-6000 rpm、32.7 kgm/1500-4400 rpm 的實力,變速箱則是七速DSG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並標配基於電子液壓控制多片式軸間離合器設計的 4X4 四驅系統、最高可將 100% 動力傳到後軸。

IMG_9532.JPG

在動能多出 14hp 之下,Kodiaq 2.0 4X4 在市區行駛時顯得更游刃有餘、不需踩太多油門就有著飽滿的衝勁;即使行駛於高速路段也僅需稍微將油門踩到 2/3 動力就會傾巢而出、變速箱換檔邏輯聰明,因此還是可以滿足多路況不同動力的要求,但還是還是要說這種「暢快淋漓」的爆發感才是 5+2 車型所需要的!

IMG_9494.JPG

動態表現上,Kodiaq 最為人津津樂道就是那舒適卻不失韌性的設定,行駛於前往石門水庫的路上,靈巧的指向性依舊,雖然輔助力道較大但虛位不多;舒適阻尼使其吸收碎震的處理方式相對俐落,不過因為輪圈尺碼加大志 19 吋,行駛於較大的坑洞讓路感反饋稍微明顯。此外像是胎噪、風切聲等也都抑制的不錯,而出色的 4X4 在循跡性極佳的狀況下,能讓車子「服服貼貼的」行駛於不同路況,呈現出更安定的沈穩路感。

IMG_9933.jpg

不過較為可惜的地方在於,要價5.8萬元的DCC +主動式底盤控制系統是必須連同6萬元的雙前座通風、加熱與按摩座椅一同選配,而這次試駕車型上都沒有選上,所以就無緣體驗這套「全面進化」的電子底盤控制單元。而 DCC+ 內含具有雙閥門減震筒的電子阻尼可調避震器,還整合Drive Mode駕駛模式選擇以及EDL電子限滑差速器,可以將85%動力輸給單一車輪、提供更強的脫困能力。

IMG_9642.jpg

IMG_9875.jpg

氣派且不失運動風範
Modern Solid 語彙功不可沒

IMG_9537.jpg

二代 Kodiaq 以 Modern Solid 設計語彙貫穿全車,整體線條上變得更為圓潤、同時線條處理也變得更為簡潔,車頭分離式 Matrix LED 2.0 智慧複眼頭燈結合八角形「晶鑽鍊燈組車頭水箱護罩」、內含 14 組發光單體鑲嵌在水箱護罩內,創造如同貫穿式光帶的視覺感受,其餘包括保險桿線條處理都與 1.5 e-TEC 相同。


IMG_9540.jpg

IMG_9576.JPG

IMG_9548.JPG

車側藉由貫穿前後車身肩線、車門下緣 Tornado 切割線條與 D 柱霧鉻銀飾面,呈現出動感優雅卻不失氣派的樣貌;霧鉻銀飾面則是以消光銀的方式呈現出不同於傳統高級車的質感面。另外打開門呈現的迎賓照地燈、頭燈與尾燈迎賓與送客動畫效果等,都是 2.0 TSI 4×4 的標準配備。

IMG_9547.JPG

真的要說 Kodiaq 2.0 TSI 4X4 到底外觀上有什麼不同,那應該就是19吋雙色切削式設計鋁圈,呈現出更為運動的身形。而水晶切割的豐腴車尾線條結合倒 C 形尾燈,下緣藉由反光片連接在一起,在夜間辨識度上更為顯著,而多層次線條堆疊、搭配倒梯形霧鉻銀飾面組成的後保桿也前後呼應。

IMG_9556.JPG

IMG_9558.jpg

IMG_9555.jpg

對稱「InfoSense」座艙
空間運用名列前茅

IMG_9447.JPG

走進車內,你會先發現新年式樣新增加的門檻金屬飾板,而「InfoSense 」簡約的對稱式中控台佈局中間聳立的大大的 13 吋中控螢幕,結合酒棕/黑色雙色佈局、大面積軟質塑料、X 滾邊縫線皮飾與天鵝絨灰飾板,質感呈現甚至比同集團兄弟來得好。

IMG_9505.JPG

另外不說你可能不知道,Škoda 導入全新世代品牌識別系統後,Kodiaq 2.0 TSI 4X4 藉由年式更新機會換上以「Škoda」字樣取代飛箭廠徽,雖然樣式並沒有變化、但無形中還是給人一種新鮮感。

gifmake_1742331301.gif

IMG_9476.gif

簡約的 Smart Dials 多功能數位旋鈕在物理選鈕與數位化兩者衝突之間取得平衡,包含空調、駕駛模式、音量、駕駛模式調整(需選用)等功能,都可從這裡進行切換與操作。使用上只要按壓一下中間螢幕就會跳出所要的功能,而且因為位置並不會離視線太遠,所以相當人性化且方便。

IMG_9458.JPG

IMG_0237.JPG使用方法:https://youtube.com/shorts/A3YXAFzgO8c?si=GvDxX8clVOQex2mH

IMG_9442.JPG

IMG_9445.JPG

IMG_9449.JPG

IMG_9455.JPG

IMG_9469.JPG

IMG_9472.JPG

IMG_9475.JPG

其他像是擦拭螢幕的「螢幕擦拭器」、雙手機高速無線充電含通風降溫功能、上下雙層手套箱、更輕鬆操作資訊娛樂系統的腕托設計、駕駛側的膝蓋軟墊與前座中央捲簾式置物空間(杯架可以自由調整)等都維持不變。

而整合接近自動解鎖、離車自動上鎖功能的感應式鑰匙,13 只喇叭加一只重低音、總計 725W 輸出功率的Canton音響也都名列清單。真的要說哪裡不同,就是全景電動天窗升級作為標準配備。

IMG_9488.JPG

IMG_9502.JPG

IMG_9499.JPG

IMG_9496.JPG

主被動安全,從中央安全氣囊(捨棄膝部氣囊)開始,ACC主動式定速跟車系統和Stop&Go功能、Emergency Assist 緊急待援輔助系統、Lane Assist 車道維持及偏移警示系統、Front Assist前方輔助系統、Side Assist車側盲點警示系統與 Exit Warning 開門警示輔助系統等功能都有進行強化。而 Front Assist前方輔助系統部分新增了提供閃避轉向輔助、AEB 增加後方行人偵測煞停等,這二項是整套安全系統升級最多的地方。

IMG_0298.JPG

IMG_0300.JPG

而雙前座電動調整、雙前座位置記憶等在 2.0 TSI 4X4 上為標準配備,不過如果想要更「舒適」的追求,可以多花6萬元選配雙前座通風、加熱與按摩座椅功能等。而 Ergoseat 所提供的扎實支撐性與包覆性都六人印象深刻。

IMG_9507.JPG

gifmake_1742331057.gif

Kodiaq 的座椅變化其實與上一代差不多,第二排座椅同樣採六四分離設計,另可獨立調整前後滑移、椅背傾斜角度等。除了提升乘坐舒適性外,更重要的是可透過前後滑移來協調第二排與第三排膝部空間。如果一般成年人適當坐姿時,雙膝幾乎會與前排椅背緊連,畢竟多數5+2座第三排都備而不用,或是留給小朋友使用,也就無須抱怨太多了。

IMG_9529.JPG

IMG_9527.JPG

IMG_9522.JPG

IMG_9515.JPG

最後行李箱容積標準為 340 公升,連帶第三排座椅倒放行李廂空間則是 845 公升,全打平更加大 90 公升至 2035 公升。而可以固定小行李的沾黏式活動擋板、可雙面變化的後行李箱墊板等,都是「Simple Clever」的展現。

IMG_9433.JPG

IMG_9435.JPG

IMG_9436.JPG

IMG_9437.JPG

IMG_9438.JPG

IMG_9441.JPG

稱職 5+2 休旅
4X4 賦予更多元的價值

IMG_9730.jpg

能夠連續 6 年成為 5+2 SUV 銷售冠軍,Kodiaq 在每一處均恰到好處,車身尺碼適中、質感優異的內裝細節、人體工學優先的座艙、完整的主被動安全與堪用的第三排座椅設定等,你很難挑出致命的毛病。
而 2.0 TSI 4X4 的大動力輸出,讓 Kodiaq 不再局限於市區通勤或是小孩上下學的通勤載具,更可以帶領家庭前往多元休閒去處,而且不用擔心動力不夠的窘境。

即使你可能要多花一階稅金,但開去野營或是去衝浪等活動的路途中,你看著右邊的老婆、後座小孩的微笑,這些應該都不是什麼大問題了吧!

IMG_9565.jpg

IMG_956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