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車報導 - CarStuff 人車事

In
試車報導
Skoda 在今年初發表了 Kodiaq 車系的同時,在現場「意外」帶來了 Kodiaq RS 性能 5+2 車型,著實讓現場媒體相當意外,但其實早在三年前的時候 Skoda Taiwan 便已經很積極的導入計畫,只不過當時採用的是 2.0 TDI 動力,雖然成功拿下紐伯林最速七人座車款頭銜,但因為台灣法規認證上的緣故,最後還是無緣於台灣市場。 三年後隨著小改款 Kodiaq 的推出,原廠則將 Kodiaq vRS 換裝 2.0 TSI 引擎,在性能不變之下成為了「汽油」車型,也讓消費者終於能夠買到這款「羊皮狼」,據說 1 月多發表之後有許多 2.0 車主都轉單去 RS 車款了,足以證明他的魅力縱使過了三年多依舊還是無法擋!

In
試車報導
Porsche於去年前後推出了全球首款Shooting Brake車型電動車,其共有兩款:Taycan Cross Turismo與Taycan Sport Turismo(移除越野功能專攻城市使用的Taycan Sport Turismo目前暫不供應亞洲市場)。而Taycan Cross Turismo具有Taycan的所有優勢,例如:卓越的性能和行駛距離。為了使其能夠處理輕型越野和碎石路,還特別增加了離地高度。並且優化了對應越野使用的懸吊系統,因此配備了CUV越野車(Cross Utility Vehicle)特定的駕駛模式。可確保它在碎石與泥土路面上的穩定性、性能和動力方面表現出色。

In
試車報導
Audi與Porsche共用PPE平台(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發展電動跑車的作法,與Audi與Lamborghini一起發展超級跑車的方向不同。Audi R8 V10 performance與Lamborghini Huracan不論在「視覺上」身形尺碼、座艙空間感,以及動力表現都相當接近,而比較明顯的差別主要是懸吊阻尼的設定。而e-tron GT與Taycan除了價格、懸吊設定與四/五人座的差別之外,還有許多幾項相較於兄弟車款特別列入標準配備的優勢。

In
試車報導
身為 Mazda 銷售的主力車款,CX-5 在 2017 年推出第二世代之後,以魂動美學、全面提升的高質感內在與 SKYACTIV 技術加持之下,確實讓消費者耳目一新。 隨著 Mazda 啟動「品牌升級再造」工程,CX-5 在上市多年之後也是時候進行改款,但由於目前原廠的重心均放在「大型車商品群」的研發工程,也讓這支品牌金雞母問世4年多之後才迎來幅度較大的改款,同時為了帶給消費者更多「驚喜」,這次更首度導入 2.5 TURBO 規格,期盼以大馬力結合日式優雅風格,呈現出更熟成、更有力量的「走行優雅」韻味!

In
試車報導
將要扛下今年 Lexus 銷售重任的 Lexus NX 車系,自去年12月底正式上市之後瞬間引爆豪華中型 SUV 市場的戰火,這次和泰汽車大手筆提供 NX200、NX250、NX350、NX350h 與 NX450h+ 五種動力、十種規格的配置,價格帶也從 163 萬擴展至 273 萬,琳瑯滿目的選擇以日本車廠來說相當罕見。 不過根據內部統計,上市至今接單量占比最大的還是 NX200,畢竟在 2017 年上一代 NX 車型小改款追加 NX200 之後,由於售價相對親民,因此讓許多國產車用戶「進階」到豪華品牌,不僅讓整個品牌銷售量大幅上揚、同時也讓 NX 成為進口豪華休旅車銷售冠軍!也因為這層關係,讓 Lexus 日本母廠願意針對台灣與俄羅斯市場,打造 2.0 M20A-FKS 引擎搭配 Direct Shift CVT的 NX200 規格,誓言繼續拿下銷售冠軍!

In
試車報導
與BMW所有G世代車型相同,改朝換代顯著提升的駕馭動力、遵循品牌新設計語言更銳利的「高調」外觀、更為精緻的座艙氛圍,以及廣泛的車聯網與數位創新,都在G26 4 Series Gran Coupe身上得到體現。然而五門、五個全尺寸座椅,以及掀背開啟方式的多功能行李箱,則是4 Series Gran Coupe在3 Series與4 Series之中,最讓買家在價差十萬內(同為30i動力規格)的條件下,最後做出抉擇成為「最美買菜車」的致勝因素。

In
試車報導
說起商用車市場,大家頭一個還是會想到中華汽車所推出的 Veryca、Delica 商用車系列,尤其是 Veryca 更是囊括近 9 成的市佔率,可說是大街小巷都看得到他的影子。 市占第一的 Toyota 當然也不是沒有商用車,重返國產車市場的第一號作品就是鼎鼎大名的瑞獅,更帶起長頭商用車的市場,只是後續的 Hiace Solemio 或是 Innova,卻都在市場上遠遠不如對手, Innova 更趁著 2016 年 TPMS 法規上路之際退出市場,至此長達五年 Toyota 都沒有國產商用車,也讓國瑞汽車與和泰汽車耿耿於懷!所幸在和泰極力爭取之下,讓日本 TMC 終於下放 Town Ace 車系給台灣市場,也讓原本風平浪靜的輕型商用車市場開始起了漣漪!

In
試車報導
GLB-Class 自從 2020 年導入台灣以來,以GLB 180、GLB 200、GLB 200d 與隸屬AMG性能品牌旗下的Mercedes-AMG GLB 35 4MATIC 四款作為販售主力,這看似縝密的佈局卻被水貨商以 GLB 250 搶攻市場,畢竟 200 配置的 1.3 四缸引擎動力堪稱夠用而已,因此也讓需要大動力、又不想要柴油動力的消費者跑票轉向購入水貨。 因此在 2021 年式樣車型上,Mercedes-Benz 台灣賓士則重新針對動力編成進行修改,將柴油 200d 車款停止導入、改以汽油 250 車款取而代之,並且為了強化競爭力更將選配的七人座規格導入,直接與水貨商正面對決!

In
試車報導
在「電動化」的大環境之下,越來越多車廠光是為了應對法規就搞得焦頭爛額,跑車這種不賺錢的東西當然就拋諸腦後,要馬停產、要馬就是「以不變應萬變」,頓時讓這個世界變得很無趣。 以 GT 跑車這個級距來說,近五年來幾乎沒有什麼全新作品問世,更不用說敞篷跑車的誕。而近期比較有話題的應該是 Mercedes-AMG SL,不過身為日本車廠龍頭的 Toyota,還是在一片逆風之下於 2020 年夏季推出了 LC 車系的衍生車款:LC500 Convertible,也是目前日本車廠唯一的四座軟頂敞篷 GT 跑車。

In
試車報導
在大環境開始邁入「電動化」領域後,各家車廠無不想辦法投入資源研發電動車,這當中 Volvo 算是起步相當早,在 SPA 平台推出當下便推出 PHEV 動力架構,也讓 60 系列與90系列領先其他對手進入電動化領域。在純電這塊,Volvo 則是藉由 CMA 架構打造的 XC40 Recharge ,作為其“5年戰略”推出的第一台純電車型,足見 Volvo 對它的重視程度。 台灣市場則是在 2019 年的車展上正式開啟「預接單」的動作,原先預計 2020 年可以交車,但晶片短缺影響了產能,遲至去年12月底才開始交付給「早鳥」客戶。即便車口數不夠,但 Volvo Taiwan 還是很有誠意的安排媒體進行了「台北-台南」遠征試乘計畫,讓大家體驗 400km 的續航力到底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