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 CarStuff 人車事
當時,它來得正是時候!Audi 50是德國製造的第一款小型車,於1974年推出,即1973年石油危機開始後不久。它的油耗是經濟的,其設計是開創性的:搭載橫置引擎的前輪驅動,並且是有大行李箱和摺疊靠背的雙門掀背車,有著緊湊的身形尺寸以及吸引人的道路適用性和駕馭特性。此外,Audi 50還是結構幾乎相同的Volkswagen Polo的藍圖,該車型在Audi 50推出的七個月後推出,利用了Volkswagen汽車集團內部的協同效應,原來這策略在半個世紀前就已經是成功的秘訣。
Porsche正在祖文豪森工廠內協調其部分物流,這些物流現在透過MHP FleetExecuter進行控制。過程自動化可提高生產效率和靈活性。
McLaren Automotive公佈了未來設計語言的細節。以其60年的賽車傳統和非凡的超級跑車為基礎,McLaren設計的下一個時代將由五項核心原則定義,而下一代車款的設計基礎將基於這些原則。
在BMW集團的3D列印增材製造園區Oberschleißheim擁有一條「Live wire」的火線創新,其為金屬車輛零部件和工具的增材製造工藝。在WAAM電弧增材製造(Wire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中,鋁件採用電弧熔化,然後是軟體控制的機器人將其以高精度大量焊縫彼此疊加,直到完成整個零件。
BMW一直在制定標準以開發和生產結合的特種防護車輛,並具有最高安全性的品牌典型駕駛體驗,此經驗已有四十多年的累積了。然而,專業司機需要特殊的知識和技能,以便能夠充分利用這些比標準車型重超過一頓的「裝甲車」的潛力,所以購賣車輛之時,還配配了特殊日常使用中的安全相關功能。並且,這些會在隨附的BMW安全車輛培訓課程(BMW Security Vehicle Training)之中,在經驗豐富的教練的指導下得到訓練。
Audi在位於匈牙利傑爾(Győr)的全球最大動力總成工廠約15,000平方米的面積上為PPE平台(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生產純電動力驅動系統,其包含了電動機和變速箱部件,以及組裝車軸。為了生產PPE的電動機,Audi安裝了三條新的生產線。定子生產線有28個工作步驟,傳動元件生產線有15個工作步驟。組裝一個車軸則需要190多個單獨的步驟。在傑爾,總共約有700名員工參與生產PPE驅動系統,三班制地每天能夠批量生產2,000顆配置於PPE的電動機,所生產的電驅動系統適用於Audi和Porsche採用PPE平台的車型。
Audi在Ingolstadt總部整合新的技能和技術,為全新PPE平台(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組裝新開發的高壓電池。得益於新的電池元件,Audi正在逐步擴大純電動車型的垂直製造範圍,並進一步積累電池模組生產的經驗。
憑藉高端電動平台(PPE)和全新E³電子架構,Audi將繼續鞏固其作為網路化和純電動高端移動出行領先供應商的地位。與Porsche共同開發的PPE平台,以及與Volkswagen集團的軟體公司CARIAD共同設計的E³ 1.2電子架構,是Audi擴大全球電動車產品範圍的重要里程碑,標誌著Audi歷史上最大的產品計劃的開始。隨著Audi Q6 e-tron的全球首發,這個擁有四環的品牌正在推出其首款基於PPE的量產車型,PPE是專為電池電動車設計的平台。
在設計和開發高端電動平台(PPE,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的高壓電池時,Audi優先考慮續航里程和充電性能。先進的電池熱管理、800伏特電氣系統,以及圍繞新電動機的各種效率措施,使駕駛和充電成為一種無憂無慮的體驗。
源自英國百年品牌MG的經營權由中國上汽集團接手後,透過全球百大企業資源挹注與努力之下,不僅在中國市場立足,也在英國與歐洲、澳洲等先進市場市場站穩腳步,同時積極拓展東南亞市場放眼全球。如今,MG品牌熱銷全球100多國、橫跨歐洲28國銷售、經銷據點達830個;近20個國家更是擠進前10大品牌,2023年MG全球累積銷量已正式突破84萬量、相較前一年成長了21.2%,並連續五年蟬聯中國單一品牌外銷冠軍,而上汽集團的汽車2023海外銷量超過120.8萬輛,整車銷售更是達到驚人的502萬輛,皆為歷史新高!
Volkswagen汽車集團透過DSG雙離合器變速箱徹底改變了自排變速箱。如今的電氣化時代則以全新的方式驅使電動車前進。由於內燃機用於車輛推進的力道其實是不構的,因此它們需要變速箱。沒有它們,高速行駛根本不可能。作為傳動系統的一部分,變速箱直接位於引擎上並轉換引擎轉速和扭力而驅動了輪子。